农村老人讲“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这是什么意思?五服是什么?

老一辈人口中常讲“五服”,其实这就是个亲疏远近的关系,特别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浓厚的地区,有家谱、宗祠,没到重大日子,都要根据某种次序进行仪式。其中最常见的,无非是家(族)中老人去世了,那么,在“五服内”的人就要戴孝——这个“孝”也很有讲究,等我慢慢说来。

五服是古代宗法制度下的产物,你知道,古代是父系家族社会,以父宗为主。那所谓“五服”,就是从你这一代起,往前数到第五代,也就是:你、父、祖、曾祖、高祖,这五倍人的直接血缘至亲之间,就属于五服内。

大致上是这样,我解释的也并不具体,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层,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之呢,以现代眼光来看,“五服”是一个比较封建的观念,虽然中国人注重血缘亲情,但实话实讲,也不怕你们骂,我连我曾祖叫啥名儿都不知道,他那一支下来我的其他“五服内”的兄弟姐妹,跟我有啥关系啊?

在这,以父宗为主,那母系呢?以男丁为主,那女儿呢?以嫡出为主,那庶出呢?所以这玩意儿,更多的就是一种封建的延续。不好说,在注重这方面的地区,咱们尊重传统,不注重的,也大可不必强求。

前面说了“五服内”要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这个“孝”呢,其实是指丧服,以亲疏远近,分为五种丧服,也叫“五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五服分别是——

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层,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家与家是相对而言的,“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其实,远远不是,农村家族观念非常强,家谱,非常说明问题,宗祠,更是说明问题。之所以有这种说法,主要表现的是,家中有人去世,“五服内戴孝”,就是发给孝衫子,出了五服就不发给孝衫子了。这可能是多年留下的乡俗,这样,就显得出了五服,不像一家人了。

五服,从本身讲为一代,父亲为第二代,爷爷为第三代,曾祖父为第四代,高祖父为第五代。如果是你爷爷辈的亲弟兄逝世,那五服,就得从你爷爷辈往上数,到你这一代就不是五服了;如果是你父亲辈的亲兄弟(即叔叔大爷)逝世,那五服,就得从你父亲辈往上数,到你这一代也不是五服了,因为,我们小辈儿都得随着,老人去了,我们做小辈儿的能不去吧?

记得,我爷爷高寿,86岁,来了好多我认为远门子家族的人,有的称三爷,有的称三叔,但他们爷爷那辈儿,都没出五服,家里就得买好多白布,扯孝衫子-----

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层,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层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说,家是相对而言,因我爷爷活的岁数大,就得从我爷爷那辈往上数-----

农村老人讲,“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意思就是说五服之内,血缘上还可以靠近,五服之外,血缘上就不再靠近了。如果这样解释还绕口,那么农村老人还有一句话更能说明这个意思,就是“五服之外都可以通婚了,还是啥一家人”。

生物学中讲了遗传和变异方面的关系。辈分越近,遗传基因就越接近,辈分越远,遗传基因就越远,直到最后遗传基因发生根本变异。也就是说同姓人出了五服也不会是一家人了。一个姓的人往往也会正视这个现实,说出“五百年前是一家”这个话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农村老人的那句话。还有我们在古典小说中看到再给晚辈介绍对象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有时说出“亲上加亲”的话。仔细考证这“亲上加亲”都是基于五服之外的亲戚结缘而言的,是人类结婚生子的经验之谈。

五服就是五辈,是指由你向上推五辈。你、你父亲、你祖父,你曾祖父,你曾祖父的父亲。由于中国人在祭祀先人时,穿的孝服都按辈分设定,不像现在白花花一片,过去是有严格区别的,什么辈分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孝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在这里没必要一一列举了“五服”的区别了。虽然过去长幼之间等级制度很严格,但也只是在五服之内有这个规定,而五服之外就没了这个特别的规定。五服之外祭祀时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因此,用出“五服”,代替的就是出“五辈”。再具体点说就是五辈后名义上是一家人,实际上在血缘上已不是一家人了。

农村老人说“出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这句话符合现实,也符合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的。只有那些热衷于不断续千年家谱,传百年家事的人才是天大的笑话。因为这与那些说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曾经给皇帝赶过马车的话,说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曾经给皇后当过奶妈的话有什么两样!要真想把“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话变成现实,那一定是历久不衰的家风,经久不变的祖魂!

标签: 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