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建立明朝后实行海禁,切断沿海民众的谋生之路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实行海禁切断沿海民众谋生的路。当时国力有些空,海岸线长,防止外商与内陆海主勾引作乱。封闭锁国一时的上策,影响沿海地x人民向外交流,也是国家工业发展迟缓。相互影响不好,只有逐渐开放也得叫沿海人民谋生。l
资质,资质,资质!
重要的事先说三遍。
每个在头条里创作的师友,都会碰到资质这个无形壁垒。
而资质这个问题,也是当年洪武皇帝碰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却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靠的是暴烈的战争,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又极其的残酷。
京剧老艺术家尚长荣在《曹操和杨修》这部戏里有几句唱词:
献帝初,天下人丁五千万,
杀到今只余下七百万民。
从汉献帝登基到赤壁大战,这才多少年,人口减员到如此恐怖。
那么,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军民死伤又有多少呢,怕也是一笔糊涂账。而这时又是天下初定,是休养生息,农桑生产的时刻。
在明王朝建立的初期,朱元璋就颁布了海禁的命令:
虽说,海禁可以算是明朝的一个祖制,但实际上后世的很多皇帝都对这一政策有过改动。
从朱棣开始,海禁就不再向朱元璋时代那么严苛,对海禁一事有所放宽。到了隆庆年间,皇帝朱载坖下令,允许民间可以海上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彻底解除。
海上贸易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宣扬大国的国威,怎么看也是一件好事。可朱元璋又为什么要实施“海禁”呢?
朱元璋对“海外贸易”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一次“禁海”无法体现他对此事的重视,还要一次次的“鞭尸”
1、从唐朝开始,中国就同周边各国有大量的海上贸易,而负责海上贸易的机构就是市舶司。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分别于洪武三年和洪武七年,两次裁撤市舶司。这是在告诉世人,朱元璋海禁的决心。
2、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严禁沿海的居民与周边的诸国人员往来,这是朱元璋对海外贸易的第一次“鞭尸”。
3、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在之前严禁本国人员与外国人员往来的基础上,又颁布了新的命令,严禁外国人进入本国,这是朱元璋的第二次“鞭尸”。
4、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禁止民间买卖国外的物品。这又是一次“鞭尸”。
5、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死前的头一年,又一次下令禁止通番,这是朱元璋最后一次对海外贸易进行“鞭尸”。
一、倭寇猖獗,严重威胁了明朝的安全和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倭寇侵扰中国东部及东南沿海由来已久,元朝建立时就已经开始。元世祖忽必烈曾在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两次派大军渡海攻打日本国,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日本也损失惨重,几乎耗尽了国力。后来以日本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的日本武士集团开始带有报复性的袭扰中国沿海,再掠夺大量财宝之后,以日本武士为首的侵扰次数越来越多。
于是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他就采取了海禁政策,沿海被封闭,禁止沿海百姓出海经商,同时朱元璋还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力量,剿灭来袭扰的日本武士。
二、受封建“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中国封建王朝在黄河、长江流域生活了大约6000年之久,封建王朝建立初期就以原始农业为主。.到了夏朝、商朝时期,因为很多诸侯属地比较封闭,并且再很多诸侯的疆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通过种植基本上就已经解决了当时的生活需求,农业生产自然就成了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也为以后的“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到了战国时期,又形成了以“奖耕战、抑商贾”为主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了“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秦、汉时期,“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已经成了国策,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国策。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明朝刚刚建立,国内的势力尚未完全掌握,有些大臣的权利还比较大,例如胡惟庸,还有残余的元朝前臣。如果此时不实行海禁,倘若奸臣跟海外勾结,那么,这对朱元璋来说,是使自己身处内忧外患的绝境中,不利于他的统治,想消灭残余的想复国的元朝前臣这个想法,更不可能实现了。
而且,刚刚建国,战争也是刚刚结束,百姓刚刚回归到没有硝烟战火的生活中,如果此时又因为奸臣勾结海外引起战争,使百姓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肯定会引起全国上下的百姓的不满。并且,元朝的覆灭,新国的建立,这本就需要得人心,如果此时又发动战争,对朱元璋来说,无一利有百害。
第二个原因:抵抗倭寇。众所周知,我国与日本是邻国,而当时倭寇除了沿海劫掠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活动。明朝刚刚建立,倭寇时常侵扰海防,而朱元璋此时不在沿海,而是在内陆,即使有势力也无地方出。而且从事情的表面来说,如果不实行海禁,倭寇常年在沿海一带活动,那么对于沿海一带的百姓来说肯定是灾难。倘若倭寇驻扎在沿海,与当地的官勾结,日子久了,等倭寇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沿海一带肯定会被占领,沿海一旦被占领,那么就相当于国门被打开了。
倘若倭寇勾结官员,勾结国外势力,那么攻打进来也是随时的事情了,一旦有人攻打,必定会引发战争,不说利不利于统治,首先沿海一带的经济必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无论是从民还是从君的角度来说,在当时,实行海禁都是比较有利的选择。
虽然海禁,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阻碍了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但是相对于政局的稳定来说,我觉得朱元璋当时的举措是正确的,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