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穷乐呵”是啥意思,你怎么看?
说二句,"穷乐呵”一语,是老百姓挂在嘴边上的口头禅。平日里自由自在,生话虽然不富,也勉强能过得去。全家人和和睦睦,尊老爱幼,邻里无间,该忙的该干的四季活,都是有序不乱的完成。出门唱着小调,回来啍着小曲,时不时的让老婆弄上两个菜,喝上几杯。隔三差五的给邻居朋友聚聚吐吐心声,这就是"穷乐呵"的日子。那才是一个幸福😁。河南予剧《李双双》一戏中。孙喜望农民,有这么一段唱词,反应了农村农民"穷乐呵"有理想的背景送给大家。我说走啊过了啊啊,一洼那个呦,又呀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咱队里要把那个电线架,架把了高压架低压啊啊,低压电杆两丈二,高压电杆两丈八,安上一个小马达,嘚哦把套拉,拉起磨来赛🐮马🐴,拉起水车哗哗啦啦,庄稼人有了它,可真得发啊……。可谓,小日子有滋有味,自由自在乐在其中。“穷乐呵"也。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是平安(PingAn)618,很高兴回答如下: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向人们常说的“穷乐呵”就是虽然在经济上不是很富余,但是也比较知足。心态比较正常,为人处事比较大度,心底善良,以帮助别人、常做善事为快乐!能够和这样的“穷乐呵”打交道,真的能够使人们感到很乐呵。
在现实生活中,“穷乐呵”还真的不少,无论别人有大小事,都喜欢帮忙。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金钱是第一位的,无论办什么事都离不了,可算是非钱不过。有一位邻居的孩子娶媳妇,因女方要了很多的彩礼,逼的我邻居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借了一圈子也没有借到钱。正在危难时,遇到了一个贵人 ,就是人送外号“穷乐呵”的帮助给他贷了款,解决了燃眉之急。诸如这样的事例,在我们村还有很多。
他常说:“人家骑马我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实我村的穷乐呵,家庭条件并不太穷,位居中游水平,但他很知足,很开心。以帮助他人为乐,以行善事为荣。能给别人办大事的,就办成大事;能办小事的,就办成小事;但是从来不坏别人的事。这就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喜爱。
我想人们常说的“穷乐呵”就是这个意思吧,我感觉能够和这样的“穷乐呵”做朋友,打交道还真的挺好、挺快乐!我对“穷乐呵”就是这样看的,印象是极好的。
谢谢楼主邀请!我是老岳。“人们常说的穷乐呵是啥意思?"。那意思就是说;清贫的人了无牵挂,无忧无虑,稍有所得就喜笑颜开,乐呵呵的。叫知足者乐!
记得小时候我爷爷讲过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意思。 故事说,清末民国初期,山东德州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大,资产颇丰,家里请有账房先生,可这个富商却要自己亲自做会计管总账。他一天到晚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算来算去不放心,心事重重,加上年纪又大,常常失眠睡不好觉,心里特别痛苦烦恼。
在他的深宅大院隔壁,住着一户很穷的人家,夫妻俩靠磨豆腐维持生计。每天一大早,俩人就起来磨豆子、煮豆浆、做豆腐。他们一边干活一边逗趣,有说有笑,快快活活,特别开心。
这位商人的太太看着老头子凌晨还在算账,头昏脑胀睡不着,就说:“老爷,看来我们活得太没意思了,还不如隔壁卖豆腐那两口子呢!他们尽管穷,却活得很快乐。”富商听了太太这样讲,便说:“那有什么!我明天就叫他们笑不出来。”说罢,他打开抽屉取出一锭十两重的金元宝,从墙上扔了过去。
磨豆腐的夫妻俩正说着唱着笑着,忽然听到院子里“扑通”一声响,便掌灯来看,猛然发现地上平白地掉着一个金灿灿的大元宝,以为是天赐横财,赶紧悄悄拣了回去,既不敢笑,也不敢唱了。两人心想,这可如何是好?既然是上天所赐,不能说出去让别人知道,可又没有一个好藏的地方。放在枕头下睡不着,搁在米缸又不放心。直到天大亮,豆腐没磨成,元宝也没藏好。
第二天,夫妻俩还在寻思,发了这么大的财,豆腐是不准备卖了,那活儿太受罪。买幢房子吧,又怕别人误以为是偷来的。出门怕人抢了,在家怕人偷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白天想不出好办法,夜里睡不成踏实觉,也不唱了,也不笑了,也不说了,也不闹了。
到了第三天,那位富商对他太太说:“你看!他们不说笑、不唱歌了吧?事情就这么简单!”
好啦,我的介绍讲完了,大家是咋看的呢?欢迎留言。农夫老岳:2020.02.02.
人的心态各异,有贪婪的,有知足的,有心宽的,有较真的等等,构成人的内心世界的错综复杂。
人们常说的"穷乐呵"者,是心宽知足穷开心的那种,凡事勇于面对,有喜则喜无喜也乐,没有过不去的坎,沒有解不开的结,总往好处想,吃亏不言语,有冤埋心底,心中无仇人,逢人开口笑,给人以乐善做人,和谐处世的优良品格。
"穷乐呵"者,不仅口碑好,还延年益寿。
孔子赞美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所谓孔颜乐处,孔子颜回追求做君子,追求做圣贤,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所谓“贫而乐道”是也。
你看过乡村放映的露天电影吗?同时,看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乡村露天电影?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我是@陈尊群 。
我看过乡村放映的露天电影,那是小时候最开心的事。
只要看到打麦场上搭起了银幕,就知道晚上有电影,心里就会像要过年一样。时刻看天上有没有云彩,心里想:千万别下雨啊!
巴不得马上就天黑,到了下傍晚,就早早搬上凳子占地方。最佳位置是银幕前10步左右的地方,近了要仰头,远了看不清。
为此,每次都要上演“诸侯争霸”,胜者,洋洋得意坐下,败者只好把凳子挪到稍远的己的封地,可怜那最弱的只好去银幕的背面看。
终于到了晚上,打麦场上人山人海,放映员小顾不紧不慢的摆弄着发电机、放映机。随着一阵轰鸣声,场上的电灯亮了,小顾用他那地方普通话说:“社员同志们,现在开始放映”。
照例是先放《新闻简报》 ,当看到“伟大领袖***”,会见那个大鼻子的美国人“一棵松”(尼克松)时,我们会高呼“***万岁”!
《新闻简报》放完后,接着就放正片。有时候,停下不放了,小顾说:“今天跑片,片子没到”。
大家只好等,大人们吸烟闲聊,孩子们欢起来,窜来窜去,疯累了,就在地上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听到“片子来了”,又睁开眼,尽管是不知看了多少遍片子,像《白毛女》、《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英雄儿女》,台词都能背出来了,仍然看得热血沸腾。